風險管理 (TCFD)
風險管理制度:
為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及強化公司治理,以健全企業永續經營,凌巨科技董事會於 2022 年 11 月 9 日通過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成員由董事會之3 席獨立董事擔任,並由全體委員推舉 1 位獨立董事擔任召集人及會議主席,並依據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第二十七條之規定訂定「風險管理委員會組織規程」,及通過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期望藉此程序提供風險管理的正確觀念。
風險管理組織架構:
凌巨科技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包括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小組及各權責單位,相關職責如下:
董事會為風險管理最高責任單位,負責核定公司風險管理政策與相關規範,監督風險管理整體落實情形,確保風險有效管控。並設置隸屬於董事會之風險管理委員會,進行風險管理相關運作機制之監督,並每年定期向董事會報告。另設立風險管理小組,由總經理擔任召集人,進行公司營運風險與新興風險的綜合評估並向風險管理委員會提出風險管理報告。各事業單位及功能單位管理階層定期於營運會議中為權責單位進行相關風險評估,並擬訂對策及檢討。各單位主管負有風險管理責任,應分析、監控、報告所屬單位之相關風險,落實風險控管機制與程序。由本公司內部稽核室負責評估組織或公司在營運上內部的風險,透過一系列的循環稽核來進行,以確保所有營運單位適當地管理風險、提供營運部門風險事務的建議和指導。

營運持續管理:
凌巨科技於 2013 年導入 BCP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營運持續計畫) 管理概念,透過組織的管理與持續檢討精進,以災害與衝擊發生時可立即恢復營運為目標,將可能的風險降至最低。以保護客戶、股東、員工與利害關係人的最佳權益。
風險鑑別與管理機制
凌巨科技不僅注重傳統風險 (產業、技術、財務、商譽等等),為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及強化公司治理,以健全企業永續經營,本公司董事會於 2022 年 11 月 9 日通過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本公司依據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第二十七條之規定訂定,新訂「風險管理委員會組織規程」,及通過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期望藉此程序提供風險管理的正確觀念。
凌巨科技依重大性原則,考量風險發生可能性、衝擊程度等變因,進行公司營運相關環境 (含氣候)、社會、經濟、科技及其他等面向關鍵與新興風險辨識與評估。
風險管理程序包括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量、風險回應,及監督與審查機制。
風險管理程序 | 管理情形 |
---|---|
風險辨識 | 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小組依重大性原則,考量風險發生可能性、衝擊程度等變因,進行公司營運相關環境 (含氣候)、社會、經濟、科技及其他等面向關鍵與新興風險辨識與評估。 |
風險分析 | 各權責單位每年應透過風險之鑑別、評估、分析及評量的過程,綜合評估風險,並持續檢討改善及追蹤管制。 |
風險評量 | 依據預測、衡量風險可能造成的危害,適當選擇並評估處理風險的有效方法,如避免風險、預防風險、自保風險、轉移風險等。 |
風險回應 | 針對風險回應,各權責單位應訂定相關處理計畫,確保相關人員充分理解與執行,並持續監控相關處理計劃之執行情形。 |
風險監督與審查 | 為了確保風險管理能徹底執行,應進行持續的檢討來確保管理計劃的有效性。 |
凌巨科技公司風險管理架構
風險項目 | 風險內容及業務事項說明 |
---|---|
策略風險 |
風險內容: 包括國際政經局勢、產業發展趨勢及同業競爭態勢、技術發展方向、重要法令變更,以及企業形象及智慧財產權等面向的改變,可能對公司造成影響之風險。 業務事項: 訂定公司未來營運政策。 |
危害風險 |
風險內容: 包括因應氣候變遷相關議題展開的溫室氣體排放、碳權、能源管理,以及符合國際和當地環保法令要求之風險。 業務事項: 依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的架構,可分為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等,由管理階層進行鑑別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擬定後續的因應策略,並且規劃未來定期向董事會報告,由董事會監控。 |
營運風險 |
風險內容: 包括對營運可能產生之的衝擊,進而對公司造成損失之風險,具體體現在: 1.天然及人為災害、2.新建廠及產能擴充、3.關鍵產品發展及研發計畫、4.銷售及採購過於集中、5.訴訟及非訴訟事件、6.智慧財產權7.高階人才布局及傳承、8.經營權改變、9.企業形象改變,危機管理不當、10.重大產品品質客訴。 業務事項: 依據公司策略,執行產品之研發、生產與銷售,並致力於生產技術改善,提升品質及降低成本,以增加公司獲利。針對工作環境可能造成的安全衛生危害與特定風險因子,以安衛政策為核心,落實安全衛生管理並提昇管理績效。 |
法遵風險 |
風險內容: 包括因未遵守法令,未及時因應法令變動或法律文件簽署、執行不當,致危害公司形象或造成公司發生重大損失。 業務事項: 審核合約、公司授權以及減少企業之法律風險,保障公司有形及無形資產。 |
財務風險 |
風險內容: 包括利率、匯率、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 業務事項: 利率、匯率之避險,銀行額度管理與關係維護等事項。客戶信用額度建立與審查,應收帳款之管理及催收。 |
資安風險 |
風險內容: 包括維護與管理系統、網路、電腦、主機及相關設備,以及整合應用與開發維護自動化系統、軟體等資訊安全風險。 業務事項: 針對資訊工作環境可能造成的資訊安全危害與特定風險因子,以資訊安全政策為核心,落實資訊安全管理並提昇管理績效。 |
其他風險 |
風險內容: 非屬上述各項之風險,經風險管理小組認定,將致公司產生之重大損失屬之。 業務事項: 針對風險管理小組認定對公司造成重大危害風險,擬定因應策略有效降低損失。 |
風險類別 | 風險說明 | 風險管理策略(因應措施) |
---|---|---|
策略風險 | 資訊揭露透明度不足 |
依規定於財報及年報等公開資訊管道揭露稅務資訊,供利害關係人查詢,確保資訊透明化。 |
市場競爭力下滑 |
優化產品品質控管及退換貨機制。 |
|
政治事件:政治變動、貿易制裁、戰爭( 內亂、恐怖攻擊) |
1. 生產基地變更。 |
|
危害風險 | 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 |
1. 每年進行溫室氣體排放之盤查,研擬有效減碳改善方案。
|
無法有效節能 |
2. 推動節能與高效率設備,持續降低產品單位用電量。 |
|
缺水、缺電 | 提升製程生產效率減少用水用電量並提高用水回收率。 自建太陽能發電設施。 投資裝設抗壓降設備,重要生產機台配置不斷電系統 (UPS) 降低壓降風險。 |
|
廢水排放量持續增加 |
提升有效管理本公司產出之廢棄物,並執行減廢、分類、再利用及清除處理作業,且達到廢棄物管制及減廢目的。 |
|
廢棄物處理量增加 / 回收率降低 |
提升製程生產效率減少廢棄物並提高回收率。 |
|
營運風險 | 倫理誠信風險 | 訂定各項道德行為規範,並建立良好之公司治理及風險控管機制,落實推動誠信經營政策。 |
颱風、洪災 |
投資裝設抗壓降設備,重要生產機台配置不斷電系統 (UPS) 降低壓降風險。 |
|
職業安全風險:工作環境/ 發生職災(含新冠疫情衝擊) |
1. 以「建構安全健康的工作場所」及「零職災」為安全工作環境管理目標,期望員工及工作者能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下工作。 |
|
人力資源風險關鍵崗位人才流失 離職率過高(面臨缺工) |
預先確認需求之因應計畫,並有廠間支援調度與外包彈性建置。 1. 每季盤點特殊專業人員名冊 |
|
技術事件:設計開發風險 |
針對相關人員制定/ 傳達智慧財產權政策、相關規範與風險管理程序以供其遵守及實踐。 |
|
產品責任(面臨回收 / 下架) |
1. 優化產品品質控管及退換貨機制。 |
|
客戶風險:溝通交流、信用危機、訂單風險 |
1. 基本資格之維護。 4. 調整產品開發策略與方向。 |
|
聯合壟斷、合縱連橫抵制、原物料緊縮、原物料成本上漲。 |
1. 價格趨勢監控→由各採購擔當。 |
|
供應鏈風險:原物料緊縮、2nd source 供應鏈不足、原物料成本上漲、供貨EOL、運送問題、供貨品質不佳、供應商遷廠 |
面板市場萎縮, 關鍵材料必須啟動2nd source 策略備案: |
|
永續供應鏈中斷 | 1. 短期風險:逢年節休假且資訊透明度低。 對策:以資訊迅速調查及追蹤為主。 2. 中長期風險:疫情擴散,各國封城、工廠延後開工等衝擊生產及供料。 對策:快速整合廠商回饋與生產資訊,調整生產與資源調配,將潛在影響降至最低,在物料、生產與人力調度上,力求即時掌握。 3. 開拓所需原料其他進口料源,降低對原有供應商之依賴程度。 |
|
法遵風險 | 違反環保法規 |
2. 執行環安稽核,針對工安、環保及消防之法規符合度進行查核及矯正改進。 3. 執行年度環安教育訓練計畫,培訓提升各廠工安環保業務人員之技能及安環法規新知。 |
過勞(長時工作) | 建立多元又暢通的雙向溝通管道(季度勞資會議、年度事業主管溝通會議)及勞工 / 人權問題申訴管道,致力打造友善職場。 | |
立法的變更、相關免稅政策的取消、新的限制政策、智權爭議、產品保密、訴訟合約風險管理、營業秘密保密 | 1. 因應法律政策變更調整公司政策。 2. 降低違約風險。 3. 定期宣導公司政策、強調營業秘密之重要性。 |
|
財務風險 | 經濟危機、瀕臨破產、融資困難 | 1. 定期監控現金流量及財務狀況。 2. 提升營運績效及改善財務狀況。 |
資安風險 | 發生資安事件 |
|
資訊系統與機密資料安全疑慮 | 1. 重要檔案及資料均定期備份,以防止資料遺失之風險。 2. 設有防火牆及防毒軟體以提高防護能力。 3. 定期宣導資安措施及實施資安社交演練提高資安意識。 4. 內部資訊網絡使用均設有權限控管。 |
|
設備與設施故障、設備與設施的變更( 新增或拆除)、原廠停止售後服務 |
1. 人員培訓。 3. 定期保養及維護。 |
氣候變遷調適(TCFD 揭露框架):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於2021 年發布之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 6, AR6), 預估全球短期內(2040 年) 即升溫1.5℃,將可能導致環境出現更多極端值的變化。為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並提升企業氣候韌性,凌巨科技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 框架,藉由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四項核心要素,建立治理架構,並判別未來可能影響公司永續經營的要素,規劃相應的策略與管理指標。
面臨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建立完善氣候治理架構儼然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凌巨科技以明確組織架構,依據治理階級落實執行方向,積極應對氣候風險與機會。本公司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由各權責單位管理階層組成,面對氣候風險議題,以永續思維模式,參採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TCFD),進行氣候議題管理,鑑別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提出相關因應計畫,並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氣候風險對營運之衝擊及風險管理措。

氣候相關風險鑑別及管理流程:
凌巨科技由風險管理委員會進行管控每年審視與關注國際及同業間對於氣候相關議題的趨勢,透過風險鑑別評估流程,系統性識別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評估其衝擊程度與潛在影響,並制定適當的因應計畫,強化企業氣候韌性並保持流程執行的最佳化,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氣候風險對營運之衝擊及風險管理措施。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指標 (TCFD) 對照表
面向 | 揭露項目 | 凌巨科技的實際作為 | |||
---|---|---|---|---|---|
治理 | 揭露組織與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治理情況 | 董事會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監督 | 面臨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本公司以明確組織架構,依據治理階級落實執行方向,積極應對氣候風險與機會。設置隸屬於董事會之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風險管 理機制與流程,擬定並指導各部門執行氣候治理策略。蒐集評估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由永續發展委員會依識別結果制定節能減碳計畫,落實至各部門。 |
||
管理階層在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方面的角色 | 本公司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由各權責單位管理階層組成,另設立風險管理小組,由總經理擔任召集人,面對氣候風險議題,以永續思維模式,參採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TCFD),進行氣候議題管理,鑑別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提出相關因應計畫,並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氣候風險對營運之衝擊及風險管理措施。 | ||||
策略 | 針對組織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揭露實際及潛在與氣候相關之衝擊 | 鑑別的短、中、長期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 短期 | 中期 | 長期 |
|
轉型風險:市場風險及技術開發。 | 轉型風險:法規變動。 實體風險:氣候極端變化。 市場機會:節約能源效益、資源循環、替代能源使用。 |
|||
衝擊組織在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的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 本公司面臨的重大氣候風險,主要包含氣候變遷加劇下極端氣候所產生天然災害,造成營運受影響導致營收受衝擊;因應法規修正,再生能源使用及碳費開徵可能增加合規成本,相關執行人力及工時投入增加將提高營運成本;因應客戶及相關利害關係人綠色或低碳產品及服務需求,需修改製程或更換原物料以符合社會期待。 而氣候相關機會主要出現在產品與服務面向,因應綠色或低碳產品及服務需求,需修改製程或更換原物料以符合社會期待。 本公司將持續提出因應策略與行動計畫,並持續關注永續發展的趨勢,以永續思維模式建構低碳管理藍圖,期望在低碳世代能搶得綠色先機,創造新事業的商機。 |
||||
主要轉型風險 | 主要實體風險 | 主要機會 | |||
為了因應相關法規修正、再生能源使用及碳費開徵合規成本與綠色或低碳產品及服務需求的風險,本公司除了積極呼應相關國際規範,時刻以高於國際標準自我期許,降低再生能源成本風險。在綠色設計上積極研發布局,以高能源轉換率與低碳產品 組合協助客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並通過循環經濟、製程改善和能源轉化等專案,以達成低碳轉型的策略目標。 |
為降低極端氣候所產生缺水及淹水等天然災害的影響,相關廠區陸續進行節水設施的投資,強化水資源循環利用,並進行相關氣候情境分析有效掌握缺水風險及淹水風險,同時擬定BCP 營運持續計畫及演練,降低災害風險所造成營運損失。 | 本公司持續強化公司氣候調適能力及韌性,經由碳排揭露完整與提前因應,可降低營運風險增加客戶之信賴度;投入開發綠色新技術產品及服務可提高產品競爭力及新市場;並調整公司整體價值鏈綠色化,透過綠色研發、綠色生產、綠色銷售,可強化產品競爭力,進而提升獲利及公司價值。 | |||
組織在策略上的韌性,並考量不同氣候相關情境(包括 2℃ 或更嚴苛的情境) | 面對實體風險,則參考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 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 5, AR5) 中定義的代表濃度路徑(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RCP 2.6 及8.5 進行情境設定,分析樂觀及悲觀的氣候變化差異中缺水風險及降雨模式變化對凌巨科技的衝擊。藉由氣候情境分析,掌握未來風險應變的謀略與規劃,降低整體財務損失風險。 | ||||
風險管理 | 揭露組織如何鑑別、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 | 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和評估流程 |
本公司依氣候相關風險鑑別及評估流程,列出本公司可能面臨的氣候風險與機會,經考量影響期間與衝擊程度鑑別出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針對不同程度的風險與機會項目擬定風險管理及因應計畫。 |
||
氣候相關風險的管理流程 | 本公司風險管理委員會依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由相關業務單位負責執行風險辨識及管控,由各風險管理單位確保法令遵循,並掌握風險管理目標,由稽核室獨立執行稽核業務,確保內部控制制度有效運作。經審視本公司營運特性,主要之營運風險項目為策略、營運、財務、危害、法遵、資安及其他風險,進行重大鑑別;其中氣候變遷亦已納入危害風險之中,依上述制度做全面整體性控管,並由風險管理委員會轄下之風險管理小組參採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TCFD),以總經理擔任召集人領導小組進行氣候議題管理,鑑別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提出相關因應計畫,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氣候風險對營運之衝擊及風險管理措施。 | ||||
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評估和管理流程和整合在組織的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 本公司鑑別之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已全面納入整體企業風險管理機制中。風險管理的最高責任單位為董事會,每年透過風險管理委員會定期報告風險管理之執行情形與成果,以督導風險管理機制之運作與整體落實情況。 永續發展委員會下置永續發展推進室由總經理授權成立,定期召開會議,依據鑑別之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研擬指標及目標,辦理公司內部及外部的永續相關活動,並規劃課程向同仁說明公司的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審視及管理各部門執行碳管理策略及行動方案之執行成果,並定期向董事會進行彙報,由董事會監控。 |
||||
指標與目標 | 針對重大性的資訊,揭露用於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議題的指標和目標 | 組織依循其策略和風險管理流程進行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指標 |
本公司因應管理氣候相關風險之轉型計畫: |
||
範疇1、範疇2 和範疇3(如適用)溫室氣體排放和相關風險 | 本公司台灣八德廠區自2008 年起,持續執行範疇一、二溫室氣體盤查並取得ISO14064-1 查證聲明;範疇三目前自盤員工通勤類別項目未經查證。 2024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公噸CO2e)如下列: |
||||
範疇1:38271.4439 | 範疇2:79706.7371 | 範疇3:89.038( 未經 查證) |
|||
組織在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目標,以及落實該目標的表現 | 本公司將持續參採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鑑別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擬定氣候變遷相關因應計畫進行管理,持續推動永續治理。 本公司氣候及環境相關指標與目標制定如下,各指標具體執行情形詳參閱相關章節。 . 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為持續達成國際減量趨勢,CVD 尾氣燃燒效率優化調整及投資乾蝕刻尾氣燃燒設備減少碳排放,預計2030 年溫室氣體減量≧ 38%(VS2022 年)。( 詳如2024年報第24 頁) . 廢棄物減量目標:2030 年廢棄物回收處理的百分比目標為45% 以上。( 詳如2024年報第24 頁) . 提升廢水回收量:2030 年廢水回收及運用管理,回收水量較2023 年預計增加18 萬噸。( 詳如2024年報第24 頁) |
氣候相關風險鑑別結果
衝擊 構面 |
衝擊 面向 |
氣候風險 | 影響 期間 |
衝擊 程度 |
衝擊描述 | 風險管理及因應計畫 |
---|---|---|---|---|---|---|
轉型 風險 |
法規 政策 |
|
短 | 高 |
2. 若碳排放量超過限制額度,則需購買 碳權或綠電補償。 |
1. 關注國內外碳定價相關政策的變化及實施機制。 |
報導強化要求 |
短 | 低 |
需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盤查,強化溫室氣體盤查能力,成本增加。 |
八德廠2025 年依循環境部(MOENV) 溫室氣體方案完成盤查及查驗,未來規劃苗栗總公司及新竹廠亦將開始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成本預估100 萬元。 | ||
法規變動 |
長 | 中 | 法規變動的不確定性將增加營運成本,包含如培訓員工法規新知及顧問輔導之成本。 |
1. 持續關注法規演進,並針對草案內容進行評估,提早研議對策以滿足法規要求。 |
||
市場 |
市場風險及技術開發國內外趨勢及市場對於再生能源或綠色產品等需求增加及競爭 。 |
中 | 中 | 因應市場發展,開發再生能源及綠能產品,轉型成本提升。 | 由技術面創新,降低面板的耗能,提供客戶低耗能的產品選擇。目前已成功開發Low Power技術、提升反射技術等具備節能效用的技術應用於產品上。 | |
供應鏈及原物料 |
關鍵材料波動 |
短 | 中 |
1. 關鍵材料價格波動,需尋找替代性材料,增加材料採購成本。 |
1. 分散供貨來源,避免仰賴單一區域的原物料。 |
|
公司 形象 |
客戶永續意識上漲 |
短 | 低 | 利害關係人轉而追求更為低碳排的產品,取消訂單造成營收下降。 |
1. 治理部門統籌管理與改善相關措施,並持續針對可管控的能源進行減量,如設置效能良好的節電、節水設備,推動綠色製程。 |
|
實體 風險 |
立即性 |
天然災害加劇 |
短 | 低 |
產線中斷、設備機具損壞等風險,增加營運成本及產能下降 。 |
識別廠區地理位置是否有複合性災害發生之可能性( 如土石流、洪水等),並模擬對應方案。 |
長期性 |
氣候極端變化 |
長 | 中 | 可能影響廠區淹水或供水量不足,或以致成本提高。 |
1. 定期巡檢緊急電力系統、不斷電系統並設置儲水系統,以確保災害發生時穩定供水供電;廠區內排水設施定期確認無積淤。 |
氣候相關機會鑑別結果
衝擊 構面 |
衝擊 面向 |
氣候機會 | 影響 期間 |
衝擊 程度 |
衝擊描述 | 風險管理及因應計畫 |
---|---|---|---|---|---|---|
機會 |
資源 效率 |
節約能源效益 制定節能計畫,推動無紙化、淘汰高耗能設備、節水措施改善計畫等。 |
長 | 低 | 節能計畫減少資源消耗。 |
1. 持續向各部門宣導節水節電的重要性,培養永續意識。 |
資源 效率 |
資源循環 增加產品包裝材料回收率及使用率。 |
長 | 低 | 減少物料費用支出。 |
1. 製程產生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
|
能源 來源 |
替代能源使用 採用綠電、低碳能源及設置再生能源設備。 |
長 | 高 | 減少碳費徵收並增加能源收入。 |
1. 提升綠電使用率,並規劃建置太陽能發電裝置。 |
|
產品/ 服務 |
創新產品 開發新技術及產品應對客戶注重環境永續及保護的趨勢,發展低碳、低污染、低耗能的產生過程以符合客戶期待。 |
短 | 低 | 訂單增加。 |
1. 潔淨能源技術運用 |
上市公司氣候相關資訊:執行情形
項次 | 揭露項目 | 凌巨科技的實際作為 | |||
---|---|---|---|---|---|
1. | 敘明董事會與管理階層對於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監督及治理。 | 面臨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本公司以明確組織架構,依據治理階級落實執行方向,積極應對氣候風險與機會。設置隸屬於董事會之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風險管 理機制與流程,擬定並指導各部門執行氣候治理策略。蒐集評估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由永續發展委員會依識別結果制定節能減碳計畫,落實至各部門。 |
|||
本公司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由各權責單位管理階層組成,另設立風險管理小組,由總經理擔任召集人,面對氣候風險議題,以永續思維模式,參採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TCFD),進行氣候議題管理,鑑別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提出相關因應計畫,並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氣候風險對營運之衝擊及風險管理措施。 | |||||
2. | 敘明所辨識之氣候風險與機會如何影響企業之業務、策略及財務( 短期、中期、長期)。 | 短期 | 中期 | 長期 | |
|
轉型風險:市場風險及技術開發。 | 轉型風險:法規變動。 實體風險:氣候極端變化。 市場機會:節約能源效益、資源循環、替代能源使用。 |
|||
本公司面臨的重大氣候風險,主要包含氣候變遷加劇下極端氣候所產生天然災害,造成營運受影響導致營收受衝擊;因應法規修正,再生能源使用及碳費開徵可能增加合規成本,相關執行人力及工時投入增加將提高營運成本;因應客戶及相關利害關係人綠色或低碳產品及服務需求,需修改製程或更換原物料以符合社會期待。 而氣候相關機會主要出現在產品與服務面向,因應綠色或低碳產品及服務需求,需修改製程或更換原物料以符合社會期待。 本公司將持續提出因應策略與行動計畫,並持續關注永續發展的趨勢,以永續思維模式建構低碳管理藍圖,期望在低碳世代能搶得綠色先機,創造新事業的商機。 |
|||||
3. | 敘明極端氣候事件及轉型行動對財務之影響。 | 主要轉型風險 | 主要實體風險 | 主要機會 | |
為了因應相關法規修正、再生能源使用及碳費開徵合規成本與綠色或低碳產品及服務需求的風險,本公司除了積極呼應相關國際規範,時刻以高於國際標準自我期許,降低再生能源成本風險。在綠色設計上積極研發布局,以高能源轉換率與低碳產品 組合協助客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並通過循環經濟、製程改善和能源轉化等專案,以達成低碳轉型的策略目標。 |
為降低極端氣候所產生缺水及淹水等天然災害的影響,相關廠區陸續進行節水設施的投資,強化水資源循環利用,並進行相關氣候情境分析有效掌握缺水風險及淹水風險,同時擬定BCP 營運持續計畫及演練,降低災害風險所造成營運損失。 | 本公司持續強化公司氣候調適能力及韌性,經由碳排揭露完整與提前因應,可降低營運風險增加客戶之信賴度;投入開發綠色新技術產品及服務可提高產品競爭力及新市場;並調整公司整體價值鏈綠色化,透過綠色研發、綠色生產、綠色銷售,可強化產品競爭力,進而提升獲利及公司價值。 | |||
4. | 敘明氣候風險之辨識、評估及管理流程如何整合於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
本公司依氣候相關風險鑑別及評估流程,列出本公司可能面臨的氣候風險與機會,經考量影響期間與衝擊程度鑑別出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針對不同程度的風險與機會項目擬定風險管理及因應計畫。 |
|||
本公司風險管理委員會依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由相關業務單位負責執行風險辨識及管控,由各風險管理單位確保法令遵循,並掌握風險管理目標,由稽核室獨立執行稽核業務,確保內部控制制度有效運作。經審視本公司營運特性,主要之營運風險項目為策略、營運、財務、危害、法遵、資安及其他風險,進行重大鑑別;其中氣候變遷亦已納入危害風險之中,依上述制度做全面整體性控管,並由風險管理委員會轄下之風險管理小組參採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TCFD),以總經理擔任召集人領導小組進行氣候議題管理,鑑別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提出相關因應計畫,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氣候風險對營運之衝擊及風險管理措施。 | |||||
本公司鑑別之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已全面納入整體企業風險管理機制中。風險管理的最高責任單位為董事會,每年透過風險管理委員會定期報告風險管理之執行情形與成果,以督導風險管理機制之運作與整體落實情況。 永續發展委員會下置永續發展推進室由總經理授權成立,定期召開會議,依據鑑別之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研擬指標及目標,辦理公司內部及外部的永續相關活動,並規劃課程向同仁說明公司的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審視及管理各部門執行碳管理策略及行動方案之執行成果,並定期向董事會進行彙報,由董事會監控。 |
|||||
5. | 若使用情境分析評估面對氣候變遷風險之韌性,應說明所使用之情境、參數、假設、分析因子及主要財務影響。 |
面對實體風險,則參考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 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 5, AR5) 中定義的代表濃度路徑(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RCP 2.6 及8.5 進行情境設定,分析樂觀及悲觀的氣候變化差異中缺水風險及降雨模式變化對凌巨科技的衝擊。藉由氣候情境分析,掌握未來風險應變的謀略與規劃,降低整體財務損失風險。 |
|||
6. | 若有因應管理氣候相關風險之轉型計畫,說明該計畫內容,及用於辨識及管理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之指標與目標。 |
本公司因應管理氣候相關風險之轉型計畫: |
|||
7. | 若使用內部碳定價作為規劃工具,應說明價格制定基礎。 |
本公司目前尚無制定內部碳定價機制,我們將持續關注政府政策變化,並視法規要求與產業趨勢,評估內部碳定價的可行性,以保持營運韌性與長期競爭力。 |
|||
8. | 若有設定氣候相關目標,應說明所涵蓋之活動、溫室氣體排放範疇、規劃期程,每年達成進度等資訊;若使用碳抵換或再生能源憑證(RECs) 以達成相關目標,應說明所抵換之減碳額度來源及數量或再生能源憑證 (RECs) 數量。 |
本公司依永續發展路徑圖規定,自2026 年進行台灣八德、頭份、新竹廠區進行溫室氣體排放盤查,2028 年完成確信、自2027 年進行大陸廠區進行溫室氣體排放盤查,2029 年完成確信。 |
|||
9. | 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情形與減量目標、策略及具體行動計畫。 | 本公司台灣八德廠區自2008 年起,持續執行範疇一、二溫室氣體盤查並取得ISO14064-1 查證聲明;範疇三目前自盤員工通勤類別項目未經查證。 2024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公噸CO2e)如下列: |
|||
範疇1:38271.4439 | 範疇2:79706.7371 | 範疇3:89.038( 未經 查證) |
|||
本公司將持續參採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鑑別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擬定氣候變遷相關因應計畫進行管理,持續推動永續治理。 本公司氣候及環境相關指標與目標制定如下: . 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為持續達成國際減量趨勢,CVD 尾氣燃燒效率優化調整及投資乾蝕刻尾氣燃燒設備減少碳排放,預計2030 年溫室氣體減量≧ 38%(VS2022 年)。( 詳如2024年報第24 頁) |